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们太优秀其实是好事 (第1/2页)
朱元璋没有告诉朱标,他会在几年后病死。
这无异于会让他开始整日里担惊受怕。
所以,朱元璋准备让朱标随着他一起锻炼,强健身体,从而避免以后病死的结局。
当然,仙师还有另外一种猜测。
那种猜测,也是需要朱元璋去防备,以免真的发生。
“今日此番种种新政,其实也是向天下人证明,我大明有着仙师的庇佑。”
“不说年年风调雨顺,最起码也可有个繁华的希望。”
反正这朱元璋是非常看好这几个新的政策,也看好自己今后的未来。
他必须有这种自信。
朱标离开了御书房,他看了看自己的身子骨,觉得并没有什么问题啊!
心中的疑惑,可能比进入御书房之前,还要大了。
朱标离开了御书房没过多久。
又一个大臣,进入了御书房。
此人看起来身材魁伟,就是那颧骨稍高,身穿官袍却不似一般之文官。
随着两位内侍慢慢地走着,直至御书房。
“徐达,拜见陛下!”
此人正是被朱元璋奉为大明第一功臣的徐达。
“天德来了,快坐。”
对于这位大臣,朱元璋明显要亲近很多,并且站起来,示意徐达坐下。
“此番,你正好也在京师,于朕的这些新政,你可有什么想法?”
朱元璋问完,又对徐达道:“我要听真话。”
对于这位早年就跟随自己的人,朱元璋是真的把他当做是自己的兄弟来看待。
徐达接过朱元璋手中的茶杯,说道:“多谢陛下。”
“陛下也知道,臣打小就没怎么读过书,这些年,也是勤于苦读,但是奈何不是读书的那块料。”
“臣记得,当年臣之家父家母,乃是佃主的农户,臣小时也是这土地里刨食。”
“辛辛苦苦地耕种,为此不惜亲自翻地,日日除草照看,天天浇水灌溉,生怕粮食长势不好,到时候没了收成。”
“家父家母辛苦耕种,最后得到的也不过是年关堪堪可填饱肚子的粮食。”
“那些个好收成,大部分都被佃主给收上去,一部分要交给朝廷,还有一部分,还要存起来做陈粮,剩下一部分,要养活佃主那一大家子。”
“而佃主的地,是祖祖辈辈传下来,每一代,都会多出一些来,到了他那一代,便是良田百亩之多。”
“也因此养了很多的佃农,日日夜夜给他耕种。”
徐达不紧不慢地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遭遇,从一个靠着父母养育的小娃,到后来,继承了父母的田地,继续为佃主耕种。
再到后来,被朱元璋招募。
看起来好像和新政并无什么联系,但是细细听来,就感觉得出来。
新政中的很多政策,都是关乎于民生的。
首先一个就是以工代赈,那些个流民不能仅仅靠着朝廷的施粥,每天无所事事,等着粥棚施粥。
当年他们起义之后,就有过一段时间,因为战火的原因,百姓们流离失所。
那时候的朱元璋还是一个王,而不是皇帝。
他们为了安抚百姓,就开始施粥,徐达亲眼见着十几万流民,在城外聚集。
每天窝在一个草棚里面,等着施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