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李约瑟 (第1/2页)
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5日)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景星学社社员,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首任所长。
1942年至1946年在中国历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
1946年至1948年在法国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主任,1966年至1977年任英国剑桥大学冈维尔—基兹学院院长。
197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担任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首任所长,1990年担任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约瑟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以一部庞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而名闻中外。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沉醉,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卓越成就,赢得了世人的钦佩和赞叹。
《中国科学技术史》被誉为世界上研究中国科技史最完备、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这部巨著的其他卷册陆续出版。著作以浩瀚的史料、令人信服的证据,第一次全面而又系统地阐明了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以及“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李约瑟出生在伦敦,父亲是医生,母亲是音乐家。1914年进入英国著名的昂德尔学校读书,1918年考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凯思学院,后师从英国近代生物化学之父霍普金斯,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并得以留在剑桥霍普金斯主持的生化实验室工作,31岁就完成了成名著作《化学胚胎学》。他的夫人兼同学多萝西•玛丽•莫伊尔(中文名“李大斐”)也是英国生物化学方面的权威。
此时的李约瑟与后来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唯一的关联,大概就是李约瑟从大学时代就热衷科学史,他曾发起组织过剑桥大学的第一个科学史讲座。只是,在“欧洲中心论”占统治地位的年代,他的兴趣当然也局限在欧美国家,直到认识了中国留学生——鲁桂珍。
鲁桂珍则出生在南京一个富裕的药商家庭,早年在南京明德学校求学时参加过五四运动,后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在北平协和医院深造过,又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上海列斯特医学研究所从事生物化学工作。1937年6月,33岁的鲁桂珍登上了前往英国剑桥的轮船,她的指导老师是李约瑟的夫人李大斐博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