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祝“胖寿无疆” (第1/2页)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当傅斯年得知徐志摩遇难后,“长久的哽咽”,一整天,他几乎什么都没做,不时的对身边的人说,“再也没有人祝我‘胖寿无疆’了。”熟悉傅斯年的人说,从来没看到傅斯年为什么事,这样的伤心难过。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景星学社社员。
一九一五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一九一八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一九二一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一九二三年成立新月社。一九二四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一九二六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一九三零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氏世代经商,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后又开设人和绸布号。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徐志摩与厉麟似、钱学森也有亲戚关系。
《晨报》是一家大报,《晨报副刊》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全国著名的“三大副刊”之一。晨报原名《晨钟报》,创刊于一九一六年,创办者是声名卓著的汤化龙和梁启超。在其创刊伊始,李大钊曾做过编辑主任,并且为创刊号写下了著名的《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
《晨报副刊》创刊时,也由李大钊主持。再后来,孙伏园接手,他不像李那样热衷于主义宣传,而是致力于思想启蒙,同时不忘趣味,加之他与鲁迅、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情谊,聚集了包括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等一帮文坛高手,因而把《晨报副刊》办的有声有色。
孙伏园辞职之后,《晨报副刊》一直缺少主编。直到一九二五年徐志摩访欧归来,才由徐志摩接管。
徐志摩接管《晨报副刊》,曾有这样的说明:他早就想办一份报,最早是想办一份《理想月刊》,后来有了新月社,就想办《新月周刊》或《新月月刊》,却都因为自己“心不定”而没有办成。《晨报》很早就曾邀他去办副刊,但他没有答应。直到一九二五年三月,他要到欧洲游历,《晨报》老板陈博生等不肯放他走,他才承诺说只要放他去欧洲,回来就给他们办副刊。所以,从欧洲回来之后,他就只好上任了。
徐志摩于一九二五年十月一日在《晨报副刊》亮相。在长长的开场白《我为什么来办我想怎么办》中,他透露说:他曾与陈博生相约,副刊既然让他来办,办成什么样子,要完全由他说了算。“我爱登什么就登什么,万一将来犯了什么忌讳出了乱子累及晨报本身的话,只要我自以为有交代,他可不能怨我。”同时声明:“我决不是一个会投机的主笔,迎合群众心理,我是不来的,谀附言论界的权威者我是不来的,取媚社会的愚暗与褊浅我是不来的。”
这段话或许更能清楚的让我们认识,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
傅斯年和徐志摩是两种性格的人。一个性情暴躁,刚正严明;一个性格随和,浪漫多情。但他们都率性纯真,重义多情,遂成为很亲近的朋友。他们都是人世间稀有的天才,也都在自己的人生事业上创造了辉煌成就。
傅斯年和徐志摩曾经是“两度同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